try {window.external.pagestate(window, "window.pageend");var jsPageEnd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ailpageendjs-1811171_27624");if (jsPageEndNode){jsPageEndNode.parentNode.removeChild(jsPageEndNode);}} catch(e) {} ,中国天气网name=description>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天津 > 首页 > 天气要闻

冬季滑雪安全守则

【字体:   2017-12-25 10:38:41   来源: 中国天气网天津站

冬季最时髦的户外运动莫过于滑雪。当乘着滑雪板、滑雪橇,从雪山高处飞驰而下,就可以体验飞一般的感觉。当然,也有随时摔得“狗吃屎”的风险。那么,滑雪时如何保护自己呢?

首先,需要准备较专业的滑雪装备。作为一项特殊的运动,滑雪时需要相当专业的装备。下面就是滑雪必备的几件装备。
 
  滑雪眼镜:滑雪的环境特殊,雪道上的雪会反射太阳光,使眼睛感到不适,需要用滑雪镜挡光。滑雪镜还可以起到挡风作用,帮助滑雪者在快速运动中看清雪道。

滑雪服:滑雪服是滑雪者必备的服装,它在御寒的同时比一般棉服更轻,更不容易影响动作,同时滑雪服防风防水功能更好,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选用连体式滑雪服,刚开始学滑雪的时候,人很容易摔倒,连体滑雪服避免了雪通过缝隙进入衣物内部,同时没有衣摆的设计可以更灵活的运动。
 
  滑雪鞋:滑雪的动作主要由脚来完成,所以需要专门的鞋子,适合的滑雪鞋应该是穿着舒适,整个脚被鞋子紧紧裹住,脚趾部位则不能太紧,穿好后,整个鞋子应该紧贴在脚和小腿上。
 
  滑雪板:初学者应该选用较短的滑雪板,男士建议选择170-180cm的,女士建议选择160-170cm的,标准为约比自己身高长10cm左右为宜。
 
  滑雪杖:在滑雪中起支撑和平衡身体作用,一般长度在90-125cm,儿童选用滑雪杖的长度应达到本人腋窝高度。

滑雪手套:滑雪手套应该采用不透水面料且保暖性好的手套,另外最好是五指分开的,以便于滑雪时操作滑雪杖。

滑雪头盔:要选择一次性成型的PC外壳,这样的透风性能强,内壳采用高密度发泡原料,这种内壳材料不容小看,在意外受到猛烈地撞击后,这种高密度内壳可以起到相当程度的缓冲作用,很大程度上减少滑雪意外对人体的损伤。
 
  护臀:新手必备的滑雪良品,保卫你的臀部,护臀要选择贴身透气而又不粘皮肤,抗击力强的,因为这样的护臀可以有效缓解摔倒时的冲击。一般伸缩棉,优质热压EVA的就可以。

其次,要学习一定的滑雪技巧。滑雪的基本姿势是平衡的姿势。预备姿势正确是学滑雪的良好开端。应该改步骤认真学习。开始阶段一定要在一块平坦的雪地进行,体会预备姿势,滑雪板分开,与肩同宽平衡站立,重心落在两脚的脚弓中间,滑雪板均衡受力,踝部略微弯曲,膝部和臀部也要稍微弯曲,背部要挺直,放松,双臂弯曲,手向下伸可至滑雪鞋的前尖,与腰在一个高度上。摆好姿势后要放松,保持一会,然后站直,重复几次。向前或侧向走几步,向前倾,用小腿顶着滑雪鞋,再向后倾,感觉将身体的重量压在滑雪板的后部,然后站直,重复几次,这时还可以作一些如膝盖左右环绕,身体下蹲,重心移到前脚趾这些动作,适应一下穿上滑雪鞋、板的感觉。

量力而行:初学者不要贸然尝试难度较高的雪道,只有在能够安全停住并且可以独立避开滑雪道上的障碍物和其他滑雪者时,才能去进行进阶的练习。

靠边歇停:中途休息时,应离开雪道,靠边停住并注意避开从后面滑下来的人,重新进入雪道时也要这样。

严防相撞:滑雪有句俗话,不怕摔,就怕撞。滑雪中途碰撞是很危险的,高速运动中撞击在别人或者障碍物上,严重的会造成骨折。

不要冒险:初学者滑雪不要擅自选择人稀少的地方,最好能保证三人同行,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安全摔倒:摔倒后不要随意挣扎,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尽量迅速降低重心向后坐。一般情况下,可以举手和双臂,屈身,任其向下滑动,避免头部朝下,更要避免翻滚。

再次,应具备一定的急救常识。滑雪爱好者应当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急救常识,如受伤时的处理,骨折后应采取的措施等。发现他人受伤,在没有相关知识技能时不要下意识地去随意处置和搬动,应尽快向雪场救护人员报告。

编辑: 崔昕晗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天津市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