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天津 > 首页 > 天气要闻

台风“走位”谁说了算

【字体:   2022-09-19 09:14:35   来源: 中国天气网天津站

  专家顾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董林

  9月14日20时30分前后,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沿海登陆。但其早期的路径不确定性很大。此前,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也走出了独特的“V”字型路径。每年台风季,台风路径、登陆点以及风雨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回旋、急转、东移、南落……台风为何出现这些“奇葩”的走位,本版一一解读。

  “梅花”为何慢吞吞

  引导气流弱、远离副高、多涡旋牵制

  9月14日,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沿海登陆。随后穿过杭州湾于15日凌晨0时30分在上海奉贤二次登陆,进入江苏后继续北上。

  从9月14日的静止气象卫星快速成像仪云图可见,台风“梅花”组织结构对称、眼区清晰,核心区对流发展旺盛,是截至今年9月15日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数据显示,1949年至2021年,热带气旋平均寿命(从起编到消亡)为6天左右,而“梅花”自9月8日生成后在海上缓慢移动一周,14日在浙江沿海登陆,15日在上海奉贤登陆,继续北上。与它路径相似的2005年第15号台风“卡努”,则在一周内完成了生成—登陆—消亡的一生。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林介绍,引导气流弱是造成“梅花”登陆前移动缓慢的主要因素。目前来看,“梅花”离副热带高压有点远,导致其引导气流偏弱。也就是说,引导气流对“梅花”的牵引作用不强。此外,其东部涡旋的牵制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9月14日,今年第14号台风“南玛都”(热带风暴级)、第13号台风“苗柏”(台风级)与“梅花”形成三台共舞的局面。此外,“南玛都”还为“梅花”间接输送水能量,并牵制着“梅花”向西移动,这也导致“梅花”移速变慢。

  根据预报,“梅花”登陆期间恰逢天文大潮,两者结合将给华东地区带来至少三天风雨,后续还将北上影响山东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威力不容小觑。

  与之相似的“卡努”,也是恰逢天文大潮期间登陆浙江,给浙江、福建、上海、江苏等地带来风雨影响和经济损失。

  专家提示,东部沿海地区需防范狂风暴雨巨浪影响,在做好水库蓄水的同时防范强降水和大风带来的不利影响。

  副热带高压、季风槽、冷空气、西风槽等多系统共同作用

  台风去哪儿“身不由己”

  无论是循规蹈矩,还是走位奇葩,台风自出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中,有引路的“贵人”、有拦路的“老虎”,也有“队友”的相爱相杀,最终成就每一个台风独一无二的个性。

  总而言之,受自身结构以及副热带高压、季风槽、南亚高压、冷空气、西风槽系统,以及多气旋相互作用等外部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台风并不能随心所欲地走。最终,对于台风路径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外部环境因素,台风一出生便“身不由己”。

  副热带高压(副高)可以说是台风又爱又恨的老朋友。当台风在副高南侧时,台风与副高之间会形成强烈的东风,在东风气流的引导下,台风西行或者西北行。如果副高稳定,台风可能比较“听话”。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副高东退、西伸、北抬、南落以及断裂、合并等,都会相应地影响台风的走位。

  以台风“轩岚诺”为例,它的“大V型”路径副高功不可没。前期,受到其北侧带状副高的影响,“轩岚诺”稳定西行,当走到台湾以东洋面后,副高断裂成东西两段,这让“轩岚诺”有点“六神无主”,在台湾以东洋面磨磨蹭蹭地等待副高重新调整后,受离它较近的东侧副高引导转而北上,于是走出了“V”字步。

  季风槽系统既可成就台风也可抑制台风能量。今年第2号台风“鲇鱼”生成前10天,季风槽内散乱的云团就在菲律宾附近兴风作乱,带来长时间降雨。直到4月10日,季风槽内一个较强云团被编号为台风“鲇鱼”。尽管有独立“封号”,但“鲇鱼”始终没有能力摆脱母体,而是一直拖着长长的季风尾巴,最终没有成长为强大的台风,可谓“成”也季风槽“败”也季风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威力不足,它强大的洒水功能还是给菲律宾带来重大损失。此外,生成于季风槽的台风,除了在西南季风本身的引导下,台风出现罕见的东移路径之外,季风槽整体的南北摆动,也会让台风的路径发生突然变化。如果对季风槽的动向把握不准,就会造成台风路径的预报偏差,如2021年第9号台风“卢碧”在深入福建的预报上出现偏差。

  除了对流层中层的副高、低层的季风槽,对流层高层的南亚高压,也会影响台风路径,使得台风走向变得更加复杂和扑朔迷离。6月30日,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在南海中部生成。从早期预报场来看,“暹芭”北侧中层为鞍形场,引导气流较弱;低层环流显示东边的“艾利”台风有所发展,可能存在双台风作用;高层环流上,“暹芭”北侧有南亚高压脊阻挡,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暹芭”往北移动,多家模式预报以偏西路径为主。

  但随着形势场不断调整,特别是7月2日,原本预报的南亚高压脊线出现断裂,形成两个反气旋环流,为“暹芭”北行留出了通道,最终“暹芭”减弱后的残余云系一路北上直至渤海才慢慢消散。“暹芭”前后路径预报出现巨大差异虽然有多种因素,但是南压高压的形态发生变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冷空气可能是台风一辈子也不想遇到的“敌人”。冷空气多出现于春秋季,由于秋季台风较春天更活跃,所以冷空气对秋台风的影响更大。突如其来的低层冷空气可能让台风的对流云系减弱,甚至将台风完全打散,也可能导致其路径突然往南调整。即便不能完全消灭台风,也可能使台风“损兵折将”,能量减弱。2020年第20号台风“艾莎尼”原本能量不弱,但是当其进入南海后,与一股强冷空气相遇后强度快速减弱、路径南落,最终被消灭在华南近海。

  冷空气南下到低纬度海域之后,用温度场和变温场已经很难刻画出来,而冷空气的强度及是否能侵入到台风的内核区域,又是判断其对台风影响的必要依据。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产品,冷空气对台风的影响时间和程度依然是台风业务预报中的难点问题。

  此外,冷空气对台风的影响方式也很有趣,有时会造成台风眼墙上的裂缝,从裂缝中侵入台风核心区。这是预报员最担心的问题——因为台风眼墙闭合与否,是目前依靠卫星云图进行台风定强的最重要依据。一旦台风眼墙被破坏,无法闭合,台风就无法定到很强的级别;但是此时台风核心区没有断裂的台风眼墙依然很强,容易造成台风强度的低估。而有时候,在冷空气面前,台风会“聪明”地以收缩眼区范围的方式来保持完整性,冷空气像剪刀一样将台风核心区外的螺旋云带剪切掉,台风体积减小但强度变化不大。

  中纬度西风槽也是影响台风路径的一个重要角色。2020年第8号台风“巴威”、第9号台风“美莎克”和第10号台风“海神”是三个连续北上与西风槽结合的台风。由于形势场异常稳定,三个台风都出现了北上的路径,台风进入东北地区后与西风槽结合,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给东北地区带来很大的风雨影响。

  多涡旋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更像是一场宫斗戏,对台风路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近年来,多涡旋系统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台风在活跃期和间歇期之间切换。在台风活跃期,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台风相继生成,涡旋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互旋或通过涡旋间接影响副高位置、移动等,来影响其他台风的走向。受多涡旋的影响,“轩岚诺”生成时第一次预报路径和强度难度极大。

  总之,无论是常规路径还是奇异路径,每一个台风都不可能只受到一个系统的影响。相反,在多系统共同作用下,台风变得行踪不定、难以捉摸,给预报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编辑: 李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天津市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