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天津 > 首页 > 天气要闻

天气对春运影响几何?

【字体:   2023-01-17 09:52:55   来源: 中国天气网天津站

  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运大迁徙又将进入高峰时段。人们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人表示“即使回家有100种困难,我也有101种回家方式。”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回家,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然而这些交通方式又都或多或少受天气的影响。

  不同的出行方式 受天气影响几何?

  春运期间,各个交通运输方式中,受天气影响最高的应属民航系统,其次为道路、水运,而铁路则是受天气影响最小的交通运输方式。下面我们逐个解析都有哪些天气会成为我们回家路上的“拦路虎”?

  

  飞机出行对天气反应最敏感

  飞机是受天气影响最大的交通工具,跑道、航空环境、可视条件、气流都会影响到飞行的安全和质量。那么具体哪些天气会影响到民航春运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深圳航空公司气象预报员施何俊。

  施何俊表示,春运期间,影响飞机出行的主要天气因素是雾、雨雪和大风。低能见度是危及飞行的危险天气之一,对航班运行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雾,每个机场有不同机型对应的起飞和着陆能见度标准,这决定着飞机能否正常起飞和降落。其次由于冬季气温较低,雨雪天气也会导致飞机或者跑道结冰,致使飞机无法起降,造成延误。另外,大风也会对飞机飞行造成一定影响,飞机起降过程一般需要逆风,顺风、侧风、风切变都会对飞机起降造成不利影响。冬季,当有较强冷空气影响时,西北、华北、东北及华东沿海的相关机场容易出现大风,所以要特别注意。

  

  自驾出行比例高 天气信息不可少

  近年春运期间,自驾占道路出行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此时车流人流密集,交通情况复杂,再加上一部分驾驶员缺少长途驾驶经验,出行风险也相对较高。恶劣天气是道路出行的风险之一,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晓丹表示,春运期间,大家普遍会选择高速公路出行。就天气本身而言,它对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影响是没有区别的,但从运行管理看,高速公路因为车速快,车流量大,一旦出现不利天气,影响会比普通公路大,从而造成大范围的拥堵。

  对高速公路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大雾和降雪,一般情况下,当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时,高速公路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小范围的阻断,但不会造成大范围封路;但当能见度小于200米时,高速公路就会出现封路的情况。另一个对高速公路产生影响的就是强降雪,路面积雪、积冰等会对高速公路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导致高速公路封闭。

  

  水运要尤其警惕浓雾影响

  水运包括河道运输和海上航运。影响河道航运的气象因素包括雾、霾、大风、冰冻、寒潮等。浓雾天气容易发生船只相撞事故,据统计,因恶劣能见度造成的海难事故占首位。大风会引起风浪,船越小,风浪越大,颠覆的可能性也越大,海浪是导致船舶翻沉的主要原因。

  影响海运安全的气象海况包括能见度、风浪、洋流和潮汐等。而在春运期间尤其要关注寒潮大风、降温冰冻、雨雪、雾和霾等直接影响船舶安全的天气现象。海上航运的危险要比内河更大。导致海难事故的主要灾害有台风和寒潮掀起的巨浪、海雾、海冰等,冬季海上遇浓雾时要特别警惕。因此,出现浓雾时船只应暂缓出港或进港,途中遇浓雾应减速并加强对前方的监视,大轮船应安装雷达对前方障碍物进行探测。

  

  铁路出行天气风险最低

  比起航空、水路、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受天气影响的程度最小。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桥工段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的雨雪、风和雾都不会对铁路运输造成太大的影响,近10年来,他唯一遇到的一次因天气原因高铁停运是因为台风正面登陆之时。而春运期间,对铁路运行影响最大的天气应该是强降雪和强浓雾,一般在铁道道岔易结冰处都装有融冰设施,所以一般降雪对其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只有遇到强降雪或强浓雾等极端天气时,才会对列车运行速度产生一定影响,此时铁路部门可能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限速,从而导致列车大面积晚点,甚至部分停运。

  

  如何获取春运气象信息?

  无论选择哪种交通方式,出发地和目的地的天气是必须知道的,自驾的朋友还应对沿途的天气有个大致掌握,那么如何获取天气信息呢?

  在春运气象信息方面,您可通过电视、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获取,在规划路线、出行前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做好应对天气变化的准备


编辑: 郭佳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天津市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